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调查|芯片增长哪家强?

原文链接:http://m.hexun.com/news/2018-06-22/193255509.html

 

中兴事件的爆发就像一把利刃剜出中国芯片产业的短板,巨石砸向深潭激起的涟漪正一波一波地向外扩散。芯片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媒体、公众甚至国家高层如此迫切的重视。

现实总是如此残酷,在这一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高科技产业,中国依旧没有什么话语权。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了26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有分析资料显示,在存储芯片、服务器、个人电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领域,中国芯片占有率竟然为0

由于技术门槛高、投资规模巨大、高端人才稀缺,作为尖端产业,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与世界巨头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不过变化正在发生,中兴事件的警钟下,政策层面已经开始落实,各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也在积极推进,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的前夜。

一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脱颖而出,IC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半导体专用设备等细分领域涌现出领头企业,部分企业甚至成为细分领域的世界翘楚。这些企业代表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雄心。

与此同时,以大基金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基金不断涌现,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一些优秀的投资人正通过资本力量为中国芯片产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巨头垄断,垂直整合不断频现的时期,中国半导体企业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在各国政府对中资企业实施技术封锁的时刻,中国企业如何自主创新?面对超高规模的资本投入,半导体企业如何有效结合资本手段,推动产业发展?

在中国半导体崛起的背景下,《英才》杂志重磅推出专题策划,梳理中国IC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链优秀企业,把脉产业发展趋势,挖掘其中的投资机遇。

芯片增长哪家强

阿里巴巴最早于2008年提出了“去IOE”战略,也就是在企业硬件购置方面,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后期EMC被戴尔所收购),代之以国产品牌,在后期演进为整个政府层面的信息安全战略。

站在国家信息安全的全局角度看,“IOE”的概念就被延伸至整个电子信息硬件产业中,以芯片为代表的所有集成电路产品和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都需要面临大规模的进口化替代。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历史机遇。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进展缓慢,以至于迄今为止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每年从欧美国家进口的芯片产品数以万亿计算,比每年进口的石油价格还要高。

但这口“肥肉”并非这么容易下口,由于芯片行业的特殊性,其巨大的投资规模、周期性特点和非常明显的头部效应都决定了,企业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甚至是危机四伏,因此需要更加关注行业中的优质企业。

警惕周期风险

在不久之前,曾经有国家级权威媒体发表评论,鼓励中国芯片产业人士在面对技术壁垒时不要盲目悲观,特别不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此时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在芯片产业的投入,整个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全情投入当然是发展民族芯片产业的必要前提,对于这种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没有足够大的财力支持、人才支撑是无法获得成功的。从国际上的先例来看,韩国之所以能够战胜美国、日本,成为存储芯片产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三星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企业,国家在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和投入必不可少,甚至是最核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就可以创造出消费者都能够接受的芯片,因为这个宏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需要比日韩竞品更高的性价比,也需要在周期起伏的过程中,保持财务上的健康稳定。

从整个行业的历史经验来看,周期上行期间狂热的投资,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变成周期下行时成为难以吞咽的苦果。在周期底部的“绞杀战”,也将直接决定下一轮的繁荣能够持续多久。这意味着芯片企业的管理者在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的同时,也应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经营智慧。

盈利能力不强

由于行业关注度的提高、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导致有一些投资人、一些企业受到短期利益或者是补贴的驱使,贸然进入到芯片产业,对于中国芯片行业的格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br>通过筛选所有国产化替代芯片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目前中国芯片产业尚未到达可以稳定持续盈利的历史阶段,行业中众多企业的毛利率都非常低,净利润并不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芯片产业是没有前途的。相反,这意味着行业内的上市公司都有巨大的利润提升空间。

在这种局面下,芯片类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数据,就是营业收入的增长水平。通过观察这个关键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哪些企业真正将产品卖到了客户手中,以及企业的增长情况如何。其次,才是对于产品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的考量。

从数十家芯片产业链中的企业进行筛选后可以发现,连续三年营业收入保持同比增长的企业还是不少的,包括兆易创新(603986.SH)、晶盛机电(300316.SZ)、长电科技(600584.SH)、北斗星通(002151.SZ)等都有很不错的表现。

但是同期能够保持5%毛利率、5000万以上净利润的企业并不多,虽然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这个要求的标准并不高。如果按照净利润来筛选,那能够超过5%的企业只能更少。在国产化替代时期,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产品情况,所以在利润方面,最好的衡量标尺就是毛利率水平。

而且即便是在这些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中,有大部分是导航芯片、封测企业、设备制造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企业。以及仅有紫光国微(002049.SZ)、兆易创新两家。<br>总体来看,中国的芯片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的投资者有太多理由去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与此同时,也要小心谨慎的面对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通过严格的指标去筛选更加优秀的企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英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2018年6月24日

新闻动态